醫學人文的想像與實踐,或是更多?
文/陳旻(陽明醫學系 108s 級)
文/陳旻(陽明醫學系 108s 級)
醫學人文究竟是什麼?這個問題拿去問不同的人,都會有不同的答案,不同醫師心中的醫學人文,甚至也大相逕庭。然而,這些所講的,都是已經進入醫界的人士的想像,如果要以醫學生的角度來探討醫學人文,或許我們可以從實際上接觸到什麼樣的課程,來判斷醫學生的「醫學人文」,會是什麼?
醫學人文在醫學系是個很夯的名詞,在校內也有許多以醫學人文為名的課程。二下出現了像「醫學人文的實踐」這樣的課,讓學生到不同的醫院幫忙,同時觀察並對醫病關係有著更多的體會。
把這樣的課程,和師長所說的醫學人文放在一起來看,師長所說的醫學人文是什麼?我想師長想要處理的核心問題,應該是如何處理好醫病關係,但和課程中所談的醫療倫理議題等等好像又不是同樣的東西。
校內教育實況
我們如何學習醫療倫理呢?我們讀了 Tuskegee 實驗,從這裡去看進行醫學實驗該有什麼樣的邊界;死刑辯論讓我們站在不同方,聽見不同人當下的看法;閱讀《變形記》,試圖去描繪病人在社會中的角色;看《心靈病房》這部電影,去看病人怎麼樣在白色巨塔中失去尊嚴……。
回顧這些學習的歷程,固然是提及了一些經典的倫理問題。但是,這些倫理問題,並不根源於醫療,而是根源於人,如果從醫療的角度起頭,難免會使我們錯失了發現和解決倫理問題的機會;因為,是因為「人」,才會衍生出這些倫理議題。
固然我們難以否認,甚至也不願否認這些倫理問題的重要性,但是限於這樣的教學方式,習得既有的倫理爭議,或許可說對我們面對未來問題時沒有什麼助益。畢竟所謂的「人」,一直在隨著社會環境與結構改變著,一定會衍生出更多新的倫理問題,而我們卻會在新的倫理問題前手足無措。
醫學人文的想像:醫病關係,或是更多?
再次回歸到醫病關係,這一直是推行醫學人文教育的核心理由。醫病關係做得不好,便會引起醫療爭議,造成醫師的精神和人身損失,甚至也會無法治療疾病。
但是把範圍限制在醫病關係,讓我們專心在處理診間裡的風暴,卻少去關注醫療霸權對社會的影響,這樣子難免顯得獨善其身,讓我們忽視醫學在診間之外對人群生活的影響,像是如何去定義疾病,或者是醫療體系和外在社會如何互動等等的問題。
這種問題看似爭議不大,但是在這個醫學昌明的年代,我們對於不同的疾病了解得越來越多,「健康」顯得越來越遙不可及;當越來越多的醫療指示在社會中形成具有權威性的規範時,醫療到底該如何對社會施加影響力,而又不會影響到其他領域,是值得我們去關注的。
醫學人文?我的看法
我認為,醫學人文根本不需要自成一個特殊的領域、專屬於醫學生或是醫生這樣的族群。不需要限於醫學生,不需要把焦點放在處理醫病關係;而需要存在的是,在醫學這個領域,同時用科學和人文角度去觀察,並歡迎各個領域的人,來探討醫學和社會的互動。
或許醫學人文這類的相關科目,更可以成為醫學系的必修,而非「醫學人文選修」,成為一個醫學大學的特色科目,也對外界或是外系開放。去強調醫學人文對醫學生的特殊性,究竟對醫學生有什麼幫助呢?這點似乎顯得模糊不清了。
現在醫學生組織或是個人所辦的活動,或多或少打著醫學生的XXXX、醫學生該知道的○○這樣內容農場(content farm)式的名號,試圖作為想要拉醫學生來參與的「情感勸說」;唯一可能有用的,就是強化醫學生/醫生這樣群體的內聚力,對於我們是否能夠真正了解相關議題的重要性,恐怕沒有顯著效應。我認為,這是過分恭維醫學生/醫生這樣的群體了。
走下社經地位的高台吧,特殊的不是醫學生,是每一個人,和這社會的結構和環境。
第二十一期系列專題:醫學與人文的隔空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