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l 9, 2015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以大誌為誌──社會企業初探
簡介/吳政寬(陽明醫學系 109 級)
尋訪紀錄/林侑緯(陽明醫學系 109 級)


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似乎是每個所謂「進步」的資本主義 M 型社會病態的常態。一旦有錢,便常常為富不仁,為求財路而不擇手段;尤其是集資而成的企業,常常只以營利為目的,而不管良心道德。這樣看來,企業的營利和社會的利益是相背而行的兩條延長線,不會有交集。但這樣的想法,在穆罕默德.尤努斯創辦了微型貸款之後被重重推翻。


社會企業簡介


微型貸款可說是社會企業的始祖。1970 年代中期,尤努斯因故放棄在美國大學的教授職位,回到家鄉孟加拉。孟加拉此時是個饑荒肆虐、貧窮至極的國家,他在拜訪一個鄉村時,發現那裏有四十二位婦女因為無力償還高利貸,生活來源即將斷絕。

但是,這些婦女所欠的高利貸總額並不是什麼天文數字,而是區區廿七美元。尤努斯立即慷慨解囊救助。那些婦女在償還債務後,就以做手工藝品為生,逐漸脫離了貧窮。尤努斯因而發現:小額貸款不僅能供給窮人的一時之需,更能奠定其創業的基礎。1976 年,尤努斯創立了格拉明銀行,借出超過五十億美金給當地的人們。微型企業的創新模式,也讓他拿到了諾貝爾和平獎。

社會企業自那時起,組織的型態已經隨時代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但宗旨都是促進人類社會的福利而非傳統企業的私人利益;上頁的圖表,即說明了社會企業和傳統企業的差異。儘管每個國家對社會企業的解讀不同,但普遍而言,是指用商業模式來解決社會或自然環境的問題。如企業本身有營收,主要也是用在投資社會資本上,繼續處理社會問題,把得到的資源用於社會中,可謂「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一種典範。

在結構上,社會企業是一種介於私人企業和非營利組織之間的過渡體,只是私人企業仰賴營利運轉,非營利組織則依靠外界的捐款補助維持,社會企業則同時具有兩者的特點;自行運轉,以及公益性質,可說是兩者的結合。例如:孟加拉的微型貸款,就協助窮人自行創業脫離貧窮,企業同時也可獲得利息收益;英國的《大誌雜誌》招募街友販賣雜誌,除了企業收益外,原本無收入的街友也可獲得收入。

當然,社會企業也是企業,本身也會面臨收支平衡的問題,或是市場上的激烈競爭,這對於想要從事社會企業的人而言是不得不面對的課題。近年來,社會企業的發展方向多元化,除了貧富、環境問題外,教育差距、水資源取得、人權保障、家庭核心價值等議題也是其關注的方向。

雖然社會企業看似是社會問題重重烏雲下的一道曙光,但很多社會問題其實牽扯的層面甚廣,社會企業只能說是一劑特效藥,還不能說是萬靈丹。政府、其他非營利組織以及你我,都應共同努力找出社會的病灶,才是社會問題的根本解決之道。

在初步描繪出社會企業的輪廓後,還是覺得社會企業離我們的生活很遙遠嗎?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只要留心注意就可以見其蹤跡;在這裡謹以野人獻曝之情,提供一個訪談《大誌雜誌》的街頭販賣者而得的故事作為引子,讓有興趣的讀者得以得其門而入。

社會企業與一般傳統企業、非政府組織的異同比較。參考自:社企流


楔  子


《大誌雜誌》(The Big Issue)在 1991 年由 John Bird 於英國倫敦創立,至今已發行了二十年。目前除了在臺灣已邁入第五年,在日本及澳洲都已有十年以上的歷史。雖然發跡於英國,但各國的雜誌內容自由度很高,並且各有特色。以臺灣《大誌》為例,每本雜誌中都會有專題(Feature)、國際事件(Issue, Affair, Idea)、文化與時尚相關的內容以及藝文活動的編選介紹。儘管內容各有特色,但創立的宗旨:「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是放諸四海皆不變的。

這本雜誌特別使人眼睛為之一亮之處,莫過於其特殊的主要通路:散落於城市的各個角落的街頭販賣者。每一本售出雜誌的百元收入,都將有一半將成為這些不畏風吹雨淋,默默為來往的人們奉上一本雜誌的工作者的經濟支柱。至於非當期的雜誌,除了向街頭販賣者購買,也可以至特約門市通路購買;然而「訂閱」雜誌的單價反而較向零售者購買為高,由此亦可一窺《大誌》之成立初衷。截至 2012 年為止,《大誌》已在將近一萬五千名的無家可歸或短期安置者,其孤苦無依流落街頭的生活中投下無數道改變的契機曙光。


尋  訪


熙來攘往的敦化北路上,坐落著群星熠熠生輝的小巨蛋,隱藏在街坊巷弄中的美食與咖啡廳,是很多人在巡迴華貴的商業區、百貨公司之餘稍事休息的絕佳選擇。這是這個城市華麗的一面,百餘年來,這個城市以不同的姿態容貌、不同的地區,但卻一樣的繁盛奪目,吸引了無數人們的目光,進而親近之,也就正回饋地造就了它愈發耀眼的光芒。和隱居成大,遂不知松山線乍然通車的韻友,抱著與大部分來到小巨蛋的人們相似的興奮之情,開始了這趟隨機尋訪之旅。

看見 IKEA 前的幾箱雜誌,卻不見街頭販賣者的身影,於是詢問了在門口的店員,由她臉上的笑容難掩,我們知道將探知其故事的對象是位很好相處的靄靄長輩,因為有點不舒服而去了會洗手間,請我們稍候。尋訪前的緊張情緒,因對象的確定,甚至已知是位好相處的長者,而稍稍緩解了忐忑。但是又怎麼會知道,等著我們的故事將如何令人情緒起伏不已呢?


堅強是一種生命態度,但生命並不全然只是堅強


從外表相較實際年齡的略顯老態,幾乎可以確定眼前的這位阿姨必然歷經風霜。然而聽她一說,才知道她是個不到四十歲就糖尿病纏身,並有尿毒症、血尿症狀,而且貧血的長期病號,這才赫然感到:方才的等候,可能並非只因「有點」不舒服。

阿姨也用半開玩笑的語氣說,當她的主治醫師為了決定類固醇止痛的處方強度,而請她為疼痛程度,以一到十評分時,她因為實在痛不欲生,遂脫口而出說是一百分。也因此,目前阿姨的類固醇用量已達最高等級,痛覺與生理耐受度之間的最後一道防線已岌岌可危。截至目前為止的敘述,應該已經在讀者諸君的腦內,勾勒出一位以無比堅韌對抗病魔的生命鬥士形象,並忍不住要盛讚其勇敢了吧?

然而,阿姨表示一直以來她都不曾採取相對積極的治療方式如洗腎,只求一死,甚至曾經兩次尋短,情節之重甚至已達被管制的程度:若再有進一步的自殺行為,將終老於玉里的精神療養院。阿姨形容,那次大量服藥自殺的經驗:「我就飛上了天,啊,天上很漂亮……但人家說我的父母沒有來帶我,而我也找不到土地公。」

結束了回憶中的神遊,回到人間面對痛苦,只見兩個不知所措的大學生想盡辦法說服她,這樣的經驗代表著天命未到,只希望能讓眼前痛不欲生的存在,於人間得以嗅到一絲超越病痛的、足以說服她願意自發性留在這裡的溫暖眷戀。

但大多數的時候,面對生命及其逝去的議題,我們的內心深處都明白,深情不捨的凝望抑或懇切熱誠的眼神,本質上並無異於面面相覷。正如深知阿姨的心中,仍隨時都準備以一命換取痛苦的休止。當以第三人稱的觀點來看生命與死亡,無須費多大工夫便能搬出約翰.道爾說「 Death be not proud 」的自信與高度輕之,或許只有瀕臨之際,才會顯露出遠不比「永生」來得豪邁灑脫,而格外顯得短視然卻切實的感受:解脫。


此亦人母


苦撐過病痛的韌性,亦可見於阿姨的女兒。曾經萌生大四下休學來維持家計的犧牲念頭,但最後還是聽了阿姨的話先將學業完成,甚至,以阿姨不穩定單薪的經濟狀況,在高中大學階段完全沒靠貸款就讀完了。

即使是面對艱困生活仍能展現出此等堅毅的女兒,在自己的母親多次尋短未果之際,還是會有止不住的眼淚:怎麼忍心將我一個人留在這樣的世界上?雖然嘴上掛著:只求終結痛苦,已無牽掛於世,即使是這樣厭世的想法,應該還是多少來自對女兒肩上擔頭幾兩重的顧念吧。

阿姨甚至還覺得女兒對自己的照顧,早已多於她所應得的。在女兒還小的時候,因自身經濟狀況而必須寄人籬下,直到小五才回到身邊,但在女兒小六的時候,阿姨的憂鬱症卻又嚴重發作,對身兼單親家庭唯一經濟命脈的阿姨來說可謂屋漏偏逢連夜雨。也因此,阿姨對她的女兒一直都有很強烈的虧欠感。

後來在阿姨開始擔任《大誌》街頭販賣員的階段,有媒體將其故事報導出來,有些人便會責怪其女兒,竟任其母親在外當街友而無動於衷;阿姨總是將女兒獨立艱辛、在外求學仍不忘她,常予以關心,住院時甚至費用也由女兒負擔的事實娓娓道來,生怕自己內心已虧欠良多的女兒再受到誤解的二度傷害。


點滴銘刻


阿姨雖然身子欠佳,但也是唯一一位擁有兩個販賣點的工作者;而之所以對另一個實踐大學星巴克前的販賣點,在身體狀況欠安的情況下仍不離不棄,其實有段小插曲。

三、四年前阿姨的憂鬱症再次發作,夜夜難以入眠。這樣一來讓身體更無法負荷來回奔波的疲勞了。也因此決定將實踐大學的販賣點禮讓給另一位街友。想不到,阿姨永遠都記得,那天是蔡依林小巨蛋演唱會,有兩位實踐大學的學姐來到阿姨面前,真摯地請求阿姨繼續在學校賣《大誌》,她們說:您不舒服就休息沒關係啊,總之我們是不會讓您以外的人來賣的。阿姨後來也得知原先頂替她的街友竟一天只賣出一兩本,對照她自己回去當天的七十幾本,遂知學生們對她的支持與溫暖。

去年上半年,阿姨二哥的治喪費用是仰賴一位延畢五的學長在網路上的號召而得;之前也有一位大三的學姐,透過臉書的力量將阿姨的故事散布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她寫得好長、好長,好像從我國小畢業寫到變成阿婆呢!」看著阿姨生動地比喻著生命留下的形跡時,一解緊鎖的眉頭的樣子,是台北街頭冬日綻放的燦爛。

無論是校內的師生愈是大雪紛飛送來的,燒得愈旺的炭火:可能是許多人的五百元一本,或是硬塞給阿姨一千元然後讓她一跛一跛地追著要還給她的老師,還是在工作上受到的照顧,阿姨對每個曾給予各式各樣溫暖的人、事、物,如數家珍般都記得好清楚!

像已經畢業的三十位學姐在母親節時送阿姨康乃馨,王朝飯店的德國人總經理就算自己看不太懂仍每次買二十本親自在飯店內分送、親自幫忙把雜誌搬上搬下,更替阿姨拍了十幾張相片做成專輯,貼在辦公室讓上下三百多個員工認識她、知道她的故事,過年、過情人節更少不了紅包跟情人糖。而 IKEA 的店長也提議要做推車給她,更在開會時呼籲大家一起買《大誌》。「大家都很有愛心啦!」在阿姨鏗鏘有力的註解中,感謝的情思也溢於言表正蔓延。


受人之託,忠人之事


阿姨從事《大誌雜誌》街頭販賣員,最直接的幫助,固然是賴以維生的收入;然而更讓她感念沾概其雨露的,是這份工作讓更多人知道她的處境,也因而得到許多善心人士相助。 

相對地,我們在幾位訪問的對象中也了解到,許多街頭販賣者在工作中還是會受到一定程度的異樣眼光相待,有些可能是來自路人的惡意言行相向,或是地方人士的強制驅離。忠孝新生站的阿伯說到這裡時,因為曾因此受了不少委屈,甚至必須搬移販賣點而非常激動,小巨蛋的阿姨就比較淡定地一笑置之,「感覺就是一些心情不好的人,或是『媽寶』受到生活中的挫折,就亂發洩在我們身上啊。只要想著我們都是自立自強,並不求人,並不是欠他們的,就可以知道那些都不是合理的行為啦!」

雖然阿姨在這份工作所賺取的收益,必須再加上女兒的支援才能勉強收支打平,遇到需要進行一些較緊急的醫療行為時,仍得仰賴大家及時的援助;但對於這份工作,她有一個很自豪之處,就是在公告販賣的時間,她從未缺席過。之前的星期六因為去醫院掛急診,吊完點滴便匆忙想要回來,「不然有些固定來買的客人會找不到我啊,我那天已經有點晚到了,對那段空窗期如果有來卻找不到我的人,真的很不好意思啊!」

從阿姨充滿歉疚的表情中,感受到令人肅然起敬的敬業精神。或許,正是不管身體多不舒服總是堅持站起來熱切招呼客人的阿姨,造就了使人動情而義無反顧支持的那份堅持。


後  記


以人為鏡,可知的從來都不只有興替;從一個個可能是我們的──只要願意諦聽,更常是許多過客的──真實人生際遇之中,我們考驗著自己一直以來點滴建立的生命哲學。阿姨的故事,或可使我們反思面對疾病的態度:積極與解脫,只是一種選擇,而不在其位,不容置喙。最後,以一首約翰.道爾的詩作結:

No man is an island, entire of itself
every man is a piece of the continent, a part of the main
if a clod be washed away by the sea,
Europe is the less, as well as if a promontory were,
as well as if a manor of thy friends or of thine own were
any man's death diminishes me, because I am involved in mankind
and therefore never send to know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it tolls for thee.

非求天下黎民苦盡躬受,但存一心:我們都是構成人類的一份子,完整地。

獻給何宜、柯皓銓──當世界猶昏暗,引向天際之光

創用 CC 授權條款